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西乡塘 > 概况信息 > 社会经济

2016年广西农村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2016年,广西各级党委政府以粮食安全战略为总体部署,以脱贫攻坚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优势,引导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升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导土地股份合作、专业合作、劳务合作、投资合作以及合作社联合社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一、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稳步增长

       2016年广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2876.45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617.54亿元,增长4.7%;林业增加值244.02亿元,增长5.9%;牧业增加值622.87亿元,下降1.3%;渔业增加值314.17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7.85亿元,增长11.0%。从年内情况看,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稳步增长,增速比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好

      2016年,各级农业生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

      1粮食生产基本稳定。2016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521.3万吨,比去年同期少3.5万吨,同比下降0.2%。其中,稻谷总产量1137.3万吨,同比下降0.1%(早稻和中稻分别同比增长0.2%、0.6%,晚稻同比下降0.4%);玉米总产量279.6万吨,同比下降0.4%;鲜薯总产量380.3万吨,同比下降3.0%。

从种植面积看,2016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为3023.6千公顷,同比下降1.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959.8千公顷,同比下降1.2%;玉米播种面积609.3千公顷,同比下降2.1%。

       2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今年各地加大财政支持“菜篮子”工程力度,同时加大蔬菜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创建力度,种植业结构调整明显,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势头。2016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为1270千公顷,同比增长4.0%以上;蔬菜产量达2870万吨,同比增长5.1%。

       3、食用菌产量快速增长。由于今年广西大力发展“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推广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使广西食用菌种植面积出现快速增长势头。2016年全区食用菌种植面积超14千公顷,同比增长7.5%;食用菌产量首次突破60万吨,同比增长11.2%。

       4、油料产量增长加快。今年油料价格稳中有升是刺激农民进一步扩大油料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一是甘蔗主产区调减甘蔗种植面积,改种花生等“短、平、快”作物。二是部分地区增加油菜籽、葵花籽种植面积,作为观光农业进行宣传和美化乡村,增加农民收入。另外,油菜籽一可肥田二可观光三可食用四可榨油,人工和物质、劳力投入都较少,农民种植油菜籽的积极性较高。2016年广西油料种植面积为257千公顷,同比增长3.6%;油料产量达68.7万吨,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花生种植面积为221.4千公顷,同比增长3.3%;花生产量64.61万吨,同比增长6.4%。油菜籽种植面积为26.7千公顷,同比增长7.8%;油菜籽产量2.76万吨,同比增长5.2%。

       5、水果产量首次突破1800万吨。2016年全区园林水果产量1526.88万吨,同比增长11.5%,果用瓜产量357.21万吨,增长2.2%;其中香蕉产量增长8.2%,荔枝产量增长4.7%,芒果产量增长19.3%,桃、李等其他水果产量增长8.5%。

       (二)林业生产增长快

       2016年,全区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结合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统一思想、锐意改革,各项林业工作进展顺利。2016年,全区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30.7万亩,完成年度任务110.2%。其中,完成荒山造林132.6万亩,占国家下达计划任务130万亩的102%。2016年全区木材产量为341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43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4.4%。

      (三)家禽业生产保持稳定

       2016年,广西各级水产畜牧部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抓好家禽生产,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生产责任,积极调整生产结构。2016年,全区家禽出栏82237.34万只,同比增长1.8%;禽肉产量达134.99万吨,同比增长1.9%。

      (四)渔业生产形势好

       2016年,全区大宗鱼苗生产与投放逐步增加,牡蛎等大宗海水品种苗种生产形势较好,水产品市场供应量充足,价格稳中有升,效益保持平稳。2016年全区水产品产量363.45万吨,同比增长5.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87.51万吨,增长4.2%;淡水产品产量175.94万吨,增长5.8%。

 

         二、影响今年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糖料蔗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由于糖料蔗收购价格连续三年下调,蔗农种地收益下降,种植结构有所调整。从2013年开始,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连续四年出现下降;同时,糖料蔗产量也随着连续下降。初步统计,2016年糖料蔗全年播种面积1382.4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34.6万亩,同比下降2.4%,比2011年减少255万亩。从产量看,2016年糖料蔗产量7133.9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8.96万吨,同比下降0.7%,比2011年减少136万吨。

      (二)生猪产能持续下降

      据广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自2012年以来生猪出栏同比增幅持续减少,2016年全区生猪出栏3280.12万头,同比下降4.0%,比上年同期降幅增大1.1个百分点。2016年全区生猪存栏2216.12万头,同比下降3.8%;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257.01万头,同比下降5.5%。能繁母猪存栏的下降,将对明年生猪出栏造成压力,生猪将持续下跌。从季度情况看,自2014年二季度以来,广西生猪存栏已经连续11个季度出现下降,出栏连续9个季度下降,产能恢复非常艰难。

        (三)糖料蔗、生猪产值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影响巨大

         从2012年到2016年,广西糖料蔗和生猪的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7.1%、24.7%、21.7%、22.0%和23.0%,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从糖料蔗情况看,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已经连续四年出现下降,虽然糖料蔗单产有所提高,但糖料蔗产量依旧保持下降趋势。广西糖料蔗产量从2012年的7829.71万吨下降到2016年的7133.93万吨,而广西糖料蔗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11.0%下降到2016年的8.4%。尽管近几年来糖料蔗产值比重有所下降,但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2016年,由于糖料蔗产量同比下降,影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速不升反降。

       从生猪产能情况看,由于广西生猪存栏从2014年二季度已经连续11个季度出现下降,生猪出栏也从2014年四季度开始连续9个季度下降,导致生猪产能持续下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生猪产值从2011年出现下降,到2015年出现拐点,连续两年上升。致使生猪产值占牧业产值比重和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也是从2011年出现下降,到2015年开始,连续两年上升。2016年,广西生猪出栏同比下降4.0%,猪肉产量同比下降3.5%,生猪产值也下降了3个百分点左右,而广西生猪产值占牧业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3.0%、14.6%。意味着,2016年,生猪产值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直接影响牧业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速下降0.53个和0.15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明年是“三农普”实施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年,“三农”工作仍然处在重要位置,广西各级政府应该继续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蔬菜、水果、桑蚕等传统产业规模,重点发展糖料蔗“双高”基地,大力扶持生猪、畜禽等产能恢复工作,极力提升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能力。

      (一)加大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力度。不仅要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还要加强生产机械化方面的落实。充分利用好“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契机,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统筹使用建设资金,推进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建设符合经营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和生产机械化标准的“双高”糖料蔗基地,扭转糖料蔗发展下降趋势。

      (二)加强生猪生产指导。加强对生猪生产形势的分析和走势预测,加大正面宣传,稳定信心,引导养殖企业(大户)积极调整生产结构,规避市场风险,推广先进饲养方法,淘汰落后养殖方式,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加强产销对接,拓展销售渠道,开展多种销售形式。组织农企、农超、农市产销对接活动,引导肉品加工企业拓展收储能力。争取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养殖设备质押等各种方式,在资金信贷、保险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

     (三)促进部门信息信资共享。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数量日益多元化,需求质量日益精细化,需求时限日益超前化,统计工作模式正在从传统的“事后计数”向“事前预警”、“事中预测”、“事后计数”以及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模式转变。需要部门之间加强广西特色支柱产品产业发展情况的信息沟通,及时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亮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统计信息共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