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示范

西乡塘区2015年乡村建设成效经验材料

日期:2016-03-17     作者:城区乡村办     来源:

  在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中,西乡塘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以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为基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划片区、分步骤逐步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建设,辖区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变,生态乡村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一、多措并举打造综合示范村

  (一)高标准规划描绘美丽蓝图。为加快石埠街道老口建宁一队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西乡塘区根据南宁市周边产业情况,结合石埠街道美丽南方休闲农业旅游景区发展优势,提出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以果、菜、花、渔为主导产业,以“生态农业、休闲养生、多彩田园、美丽乡村”为主题,以“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一三产互动,建设首府周边大菜园、大果园、大花园”为规划理念对示范村进行总体布局和开发。努力把老口建宁一队打造成集旅游、农业观光、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美丽生态综合示范乡村,充分发挥示范村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农业升级,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高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西乡塘区以“示范引领、分步推进、全面建设”为基本原则,采取“财政解决一点、群众筹资一点、企业支持一点”等办法,不断加大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投入力度,去年共投入资金2606.45万元,全面推进示范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改变、公共服务提升、村民素质提高,特色产业壮大。重点建设通村道路及巷内道路4592米;对54栋新民居进行风貌改造,凸显壮乡特色;加大水体整治,对村中水塘进行清淤、修坡并种植净水植物等;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综合楼、戏台、水榭、大门等,同时进行绿化亮化工作,不断完善生态综合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高质量引进现代龙头企业。为发挥生态综合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西乡塘区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速土地流转,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核心,以龙头带动集体,改变传统的农业分散经营模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共引进广西丰湖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广西三红紫薇树有限公司、南宁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拟建设千亩名特优水果示范基地、500亩花卉苗木基地示范基地、养老养生基地。

  (四)高科技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西乡塘区依托辖区科教资源优势,围绕示范区主导产业及配套产业科技需求,加强与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采取实施科技项目、科技下乡、支部结对共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新农村建设、聘请专家、农村科技特派员等合作形式,在示范村建立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目前老口现代农业核心区已建立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区和培育中心,面积达200多亩,其中花卉80亩,共引进新品种3个,利用先进生产技术3项,并开展各种种养技能培训工作,共培训职工、农民达600人次。

  二、突出“四早”推动农村片区垃圾整治

  (一)早重视,精心组织。西乡塘区高度重视乡镇片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迅速成立了由城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城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对片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各项目进行分类落实,由城区住建局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具体落实,做到明确责任、明确目标,精心编排项目进度计划,督查各部门严格落实,全力确保项目建设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推进。突出一个“早”字,于2014年7月就尝试性引进 “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石埠忠良村投入55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600㎡的“垃圾微生物处理中心”,并于当年12月建成开始试运行,目前日均处理垃圾2吨,解决了美丽南方景区周边村屯的垃圾处理问题,大大减轻了石埠街道垃圾转运费用,基本实现了“垃圾不过夜、垃圾不出村”的目标。

  (二)早谋划,科学设计。为科学处理农村片区生活垃圾,西乡塘区多方寻找垃圾处理技术,通过不断的对比和了解,决定采用广西鸿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垃圾处理技术,通过“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并根据城区实际,在双定镇和强村和平坡建设西乡塘区乡镇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该项目由西乡塘区和广西鸿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采取BOT模式建设,主要由企业来承担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在特许期内由企业开发运营,政府购买其垃圾处理服务。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50亩,总投资3600万元,设计处理能力600吨/天。项目运行后,将对西乡塘区金陵、双定、坛洛三个镇及石埠街道的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对改善西乡塘区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早实施,扎实推进。为项目顺利推进,西乡塘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时完成发改立项、按时完成环评批文、按时完成用地手续、按时完成设计方案等工作,积极主动协调各级关系,理顺各项建设进度,克服施工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全天候、全方位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因项目建设进展快,效率高,成效显著,西乡塘区于2015年12月23日承办南宁市乡镇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来自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县(区)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现场参观了西乡塘区双定镇和强村和平坡片区生活垃圾处理建设项目点,了解项目规模、设备安装和处理技术,互相交流项目建设工作做法经验,加快推进各县区项目建设进度。

  (四)早运行,效益显著。2016年1月20日,西乡塘区农村片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一期项目建成并开始试运行,目前共投资1350万元,处理能力50吨/天。该项目技术先进,科学环保,投产后将可全部处理辖区农村地区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极大地解决西乡塘区乡村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助推“美丽西乡塘·生态乡村”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开展。

  三、整治农村水体,打造美丽乡村。

  (一)高度重视,科学谋划。西乡塘区党委和政府就高度重视“清洁水源”工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乡村水体进行清理、保洁,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提升“清洁水源”活动成效,切实改善农村的水环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问题,拟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以环保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大力配合,按时、按量、高标准地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克服财政困难,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扎实推进,示范带动。通过认真研究,结合城区实际情况,采取分步实施,逐渐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首先选择群众基础较好、项目用地容易落实、清洁乡村工作积极的村屯实施项目,重点建设示范片区、示范村,通过示范片区、村屯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向周边村屯推进。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普通工作思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铺向全面。项目设施力争建好一套、管好一套,发挥效用一套。在保证设施污水处理功能的同时,积极做好设施周边的绿化美化,使每套设施都成为一个小景点,一套设施就是一块休闲地,如石埠社区乐洲村十二队村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地埋式,主要建设于十二队水塘边,经过处理的作为水塘的补给水,设施顶部经过平整后进行绿化种植,保证设施建设的景观美化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水清如镜,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成为业务学习和游人的参观点。2015城区共计建设了25套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有22套是建在“美丽南方”生态示范片区,配合片区内农村水体的综合整治工作,将“美丽南方”片区打造成西乡塘区乃至南宁市的一张名片,在乡村建设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着作用。

  (三)群策群力,长效管理。在项目实施建设过程中,城区相关部门和各负其责,互相协调,紧密合作,群众积极参与。为了补充城区财政的不足,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向银行争取低息贷款、发动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加大对辖区水环境整治的投入。为巩固“清洁水源”成效,城区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将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融入到了日常保洁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以及村规民约中,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作用,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保持已整治水体的水质干净清洁,加强管护长效机制的建立工作。对于污水处理设施,主动谋划以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对于村屯的水体,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工作队员以及挂点单位作用,群防群治,将村屯水体管护好。

  四、凸显乡土特色,打造文化乡村。

  (一)集思广益,精准选题。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力求选取一个能够凸显本村特色、反映本村文化的特色主题。在选取主题上,善于发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手段,走访本村上岁数的老人、对村情村史有一定了解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通过召开村民会议讨论,查阅史料等方式,听取民意,汲取民智,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广泛调动干部群众出谋献策。下楞村有独具特色龙舟文化,每逢端午节要开龙舟赛,包粽子、做糍粑、杀猪宰羊吃“龙头大餐”,形成了独特的龙舟饮食文化,龙舟文化表达了西乡塘区群众精神上诉求和情感上满足的强烈需要。最终将下楞村村史室建设确定主题为“龙舟文化”。

  (二)精心准备,制作优美。下楞村保留的古建筑群艺术风格浑厚,有“一村两街八巷九码头”之说,结合当地古建筑特点,我们多方搜集材料,为村史室的建设打好基础。一是查阅史料资料。为完善村史室的资料,先后数次到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单位查阅相关权威资料,力争做到材料准确无误,能够客观地反映主题特色。二是实地走访借鉴。为了给村史室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图片和资料,工作人员先后深入遗迹遗址、田间地头,甚至远赴其他市县,收集到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为村史室的建设设计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图片素材。三是按照特色主题进行内容上的串联,布展设计脉络清晰,结构简明,一目了然。邀请有美术功底的人员进行版面的编排和设计,使村史室在视觉上能够吸引人,突出文化内涵,凸显壮乡特色,打造更有个性、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特色乡村,做到优美大方,赏心悦目。

  (三)效果明显,文化提升。坛洛镇下楞村村史室采用旧居改造装修方式,地上二层建筑面积约210平方米。村史室的建设,促进了村级活动场所的提档升级,为村民增添了一处文化场所。通过对特色主题的梳理和呈现,不仅使以前村民口口相传的本村特色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出来,使村民对本村的村情村史更加了解,而且为农民教育提供了生动详实的载体,增强了村民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了解风土人情的参观点,使外界对本村文化、村情村史的了解更加直观和方便。下一步西乡塘区以村史室和民俗民居示范村屯建设项目为契机,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现有古民居、民俗文化等资源,系统梳理下楞的特有文脉,挖掘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打造特色村寨,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五、以“六大抓手”推进民俗民居示范村建设

  (一)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法定节假日和本地民俗活动,深入辖区各村坡,特别是石埠街道老口村那告坡、坛洛镇下楞村广泛宣传相关政策,采取文艺汇演、播放宣传短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俗民居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反映社会各界对民俗民居示范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民俗民居示范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营造“共建民俗民居示范村”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规划编制工作。成立西乡塘区民俗民居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政府区长担任组长,形成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各部门和专家组多次深入下楞村和那告坡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制定《西乡塘区民俗民居示范村屯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对这两个市级民俗民居示范村保护改造的规划编制工作。

  (三)抓好民俗民居保护改造工作。按照“规划先行、政府引导、修旧如旧”的原则,围绕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绿色生态和文化内涵,重点抓好规划建设工作,在规划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农居用地,周边空间形态和建筑高度加以控制,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古民居,在保证整体风格一致的基础上,确保每个村屯各有千秋。充分发挥各村“一组两会”协商机制,组织召开镇、村、坡(队)三级民居改造工作动员大会,层层发动,全面部署,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参与特色民居保护、改造工作。对于历史文化建筑及风貌典型、质量较好的传统民居和厅堂建筑,在不改变文物原状并保持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进行修缮或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换,确保修旧如旧,以存其真。例如下楞村民俗民居示范村,重点维修加固沿街传统骑楼建筑,保留历史原貌,同时对各条街巷的门楼、沿河码头、敬字亭等重点建筑进行维修。

  (四)抓好资金筹措扶持工作。充分利用好南宁市下拨的专项资金外,城区政府还适当安排“以奖代补”资金以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民俗民居保护改造的扶持力度,把特色民俗民居保护建设工作与整村推进、环境整治、生态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投入增加、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合理有效配置各种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五)抓好改造技术培训工作。强化实施队伍建设,组织有关管理部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讲解特色民居保护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组织有关人员考察学习外地先进做法,深化认识,提高技能,切实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地方施工队伍和技术专家,不断提升对特色民居的保护和改造水平,提高民居改造的特色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六)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推进特色民居建设改造与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相融合。例如老口村那告坡,在完善民俗民居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主动融入美丽南方乡村休闲旅游区建设范围,加大引进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增强特色民居建设的内在支撑力和后发潜力,发挥示范村“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示范带动作用,挖掘土改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古民居发展农家乐,更好地发挥建设民俗民居示范村的长远效益。

                                                 2016年3月